一般人對於巴金森病的印象主要是手抖、行動緩慢等症狀,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提醒,包括便秘、睡眠障礙、嗅覺異常或憂鬱等非運動型症狀,都是巴金森病的危險因子;另外,巴金森病也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可能因基因變異而罹患巴金森病。

居家照護床推薦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24日提出「10大警訊」,提醒民眾包括:靜態顫抖、關節僵硬、行動遲緩、走路碎步、平?困難、字體變小、面具臉、講話小聲、關節痠疼、刷牙穿衣困難等都是徵兆,若出醫院電動床現相關症狀就應及早檢查治療。

台灣巴金森之友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神經部主任吳瑞美指出,巴金森病的動作障礙原因是腦內多巴胺分泌不足,而在出現顫抖、僵硬、行動遲緩等症狀之前,其實還有些危險前兆值得關注,包括沒有原因的長期嚴重便秘、老作惡夢導致睡眠時拳打腳踢、憂鬱或是嗅覺出現異常甚至喪失等非運動型症狀,都有可能是巴金森病的前兆,而從前兆到發病,潛伏期可能長達10年以上。吳瑞美:『(原音) 很容易便秘需要吃到便秘的藥物,或者是一點不是很大的事情就變得憂鬱,產生憂鬱症,還有就是說晚上睡覺的時候睡到半夜會容易作夢,然後夢到人家要來打你啊,這就表示說,大腦腦幹已經在開始退化了,就需要特別注意「10大警訊」。』

吳瑞美指出,根據研究統計,有非運動型症狀的人,其罹患巴金森病的風險較無症狀者高出3到5倍。另外,巴金森病也不是老人的專利,吳瑞美說,40歲以前發病的年輕型巴金森病約占10%,多是基因變異,且家族中二等親往往會有2人以上罹病,其徵兆並多表現在下肢活動異常,若10幾歲、20幾歲就出現腳像扭到般走路卡卡的、下肢顫抖等症狀,就應就醫檢查是否基因變異。

老人電動床價格

8BEC43AFCFDFBAF2
arrow
arrow

    iye846m8y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