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模版黃巖區農業“兩區”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
為切實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和糧食生產功能區(以下統稱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進一步提升農業 兩區 土壤質量水平,根據《浙江省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和《臺州市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 2017年)》,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以改善和提升農業 兩區 土壤質量為目標,以 預防、控制、治理 為路徑,按照屬地管理、預防為主、誰污染誰治理、用養結合的原則,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改善土壤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土壤污染監測預警體系,不斷提高土壤污染防控能力,努力構建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長效機制,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現狀和成因調查分析。到2017年,基本掌握全區永久基本農田土壤污染狀況及其走勢;基本扭轉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加重態勢,基本消除重大土壤環境安全隱患。

源頭污染得到有效防治。到2017年,全區主要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明顯下降,重點企業工業危險廢物無害化處置率達到95%;污染嚴重礦山得到有效治理;農業 兩區 氮肥、化學農藥施用總量比2014年分別減少4%、6%,全區存欄50頭以上規模養豬場綜合治理率達到100%。

監測預警體系基本建立。繼續組織實施省定耕地長期定位監測點建設。采取常規、綜合監測相結合方式,完善農業 兩區 土壤監測點佈設,設立省控綜合監測點4個、常規監測點7個,摸清農業 兩區 土壤環境質量狀況,探索建立土壤環境質量定期報告制度。

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穩步推進。按照邊調查、邊規劃、邊試點的要求,制定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治理規劃方案,引進推廣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新模式。到2017年,農業 兩區 內土壤清潔和尚清潔率達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務

(一)推進農業 兩區 優化調整

結合全區永久基本農田及其示范區劃定,進一步優化農業 兩區 空間佈局。嚴格遵循土壤質量優先原則,嚴禁將重度、中度污染區域規劃為農業 兩區 。對已建或在建的農業 兩區 中存在的重度污染區域,及時進行調整。對土壤污染較重區域,嚴格控制易吸收污染物的食用農產品種植。充分利用不同作物對污染物的耐受性和抗逆性,因地制宜引進一批對污染物耐受且低富集或不富集品種推廣種植,降低食用農產品的污染風險。

(二)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1.加強工業污染源防治。一是深化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貫徹落實《浙江省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控 十三五 規劃》,進一步優化重金屬排放企業空間佈局,涉重金屬行業基本實現 圈區生產 。切實強化污染整治和排放量削減的倒逼約束作用,推廣重金屬污染物源頭削減和綜合治理技術裝備。全面落實重點防控區域長效監管措施,鞏固整治成效。探索優化涉重金屬的行業企業信息公開、風險評估與損害鑒定、污染責任追究、污染源自行監測、公眾監督、企業周邊人群健康風險控制等制度設計,進一步落實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二是實行最嚴格的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措施。加強源頭精細化管理,從嚴執行項目環境準入。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到201刻字鋼筆7年,基本形成與排放總量相匹配的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三是加大工業企業環境監管執法力度。開展環境保護大檢查,圍繞打擊工業企業向基本農田直排、偷倒污染物等行為,開展各類環保專項行動。深入推進環保、公安部門環境監管執法聯動,集中力量查處一批環境違法犯罪案件。

2.加強礦山污染源防治。一是基本摸清礦山環境質量狀況。在2016年底前,基本掌握農業 兩區 周邊除 砂、石、粘土 礦山以外的在采礦山基本情況,對金屬礦山選礦廠和螢石等重點非金屬礦山選礦廠(包括閉坑礦山、關閉選礦廠)周邊土壤污染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建立環境質量檔案。二是推動礦山污染源綜合防治。加強礦產資源開發企業污染防治監管,對存在較大環境安全隱患的,限期落實淘汰、治理和防控措施。

3.加強污水處理廠污泥和河道淤泥污染防治。按照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的原則,根據集中式處置污泥需要,統籌規劃、合理佈局,加快建設污泥處置設施,確保在轄區內形成與污泥產生量匹配的處置能力。在2017年底前,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污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加強清淤疏浚過程中淤泥處理工作,防止將不符合農用標準的淤泥還田或在基本農田堆放、傾倒。禁止工業污水處理廠和造紙、制革、印染等行業產生的污泥用於農業生產;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污泥、河道淤泥用於農業生產時,必須經過無害化處理,達到國傢和省相關標準規定,並建立使用臺賬。

4.加強農業 兩區 農田灌溉用水監管。制定農業灌溉節水減排方案,加強農村河塘治理,開展農業 兩區 灌溉用水水質監測,防止未經處理或處理不達標的廢水進入農田灌溉系統。加強農田灌溉渠道和相關水利工程養護,落實灌溉水輸送過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到2017年,農業 兩區 基本實現農田灌溉水穩定達標。

5.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一是深入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治理行動。按照 調減過載、適度保有 的要求,調整優化畜牧業佈局,大力發展生態循環型畜牧業。通過畜禽糞便收集處理中心、沼氣工程、沼液收集貯存利用配套設施設備及管網等節點工程建設,集成推廣清潔化生產技術和生態養殖模式,實現畜禽養殖排泄物的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處理。開展飼料添加劑和獸藥使用專項整治,嚴防飼料、獸藥中的重金屬污染。二是推進農田化肥減量增效行動。加強測土配方施肥,積極推廣應用商品有機肥,實現農業 兩區 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加快以緩控釋肥為主的新型肥料試驗推廣,減少氮肥用量。到2017年,化肥利用率比2014年提高1%,肥料施用比例更趨合理。進一步完善商品有機肥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嚴格執行有機肥料標準(NY525 2012)等相關國傢、行業標準,規范有機肥的生產與使用,加強對有機肥中重金屬等污染物含量的監控。三是推進農藥減量控害增效行動。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以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區域站為主體的病蟲監測網建設,開展整建制統防統治試點,推進綠色防控融合發展,推廣一批高效環保農藥和新型施藥器械,加快農藥減量控害增效集成技術應用。到2017年,農業 兩區 高效環保農藥推廣使用面積達80%以上。科學制定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操作規程,嚴格執行國傢有關高毒、高殘留農藥使用的管理規定,探索建立風險監測預警機制,推廣和完善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和集中處置制度。四是實施土壤環境改良工程。以農業 兩區 地力培育為重點,開展以調節農田土壤酸堿度為核心的土壤環境改良工程,通過施用鈣鎂磷肥以及生石灰、白雲石粉等土壤調理劑,改善酸化土壤pH值;采取種植綠肥、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改善農田土壤環境,提升土壤環境容量和抗風險能力。

(三)加強土壤污染監測監控和綜合治理

1.建SKB刻字筆刻字服務立土壤污染監測預警體系。全面開展農產品產地重金屬污染普查,實現監測點佈設鄉鎮(街道)全覆蓋,開展包括土壤、農產品在內的土壤地力、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等指標監測

2.提升土壤污染防治監控能力。按照省定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評價指標體系和監測技術標準,探索建立農業 兩區 土壤環境質量定期報告制度,以永久基本農田土壤污染監測預警體系為基本平臺,每年定期對污染防治效果開展監測和評價。

3.劃定土壤環境質量安全等級。根據省市統一部署,組織開展全區農業 兩區 土壤質量安全等級劃區定界,對農業 兩區 種植適宜性進行評估,建立土壤質量檔案。

4.制定土壤污染治理規劃和措施。根據土壤污染數據,開展以農業 兩區 為重點的土壤重金屬污染調查分析,並根據農業 兩區 污染土壤的分佈、類型和污染程度,制定切合我區實際的土壤污染治理規劃。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治理應在不影響農業生產的前提下,以生物治理為主,采取調整品種、改變栽培方法和改良土壤肥力等技術措施。按照我區土壤污染治理規劃分類采取對策,對污染嚴重難以治理且確實無法調整的,應依法將其劃定為食用農產品禁止生產區域;對需治理的,要明確責任主體、工作進度、技術路線和資金渠道;尚不具備治理條件的,要明確土壤污染監管措施和責任單位。

5.開展土壤污染治理效果評價。邀請省市土壤污染防治專傢來我區指導土壤治理工作,進一步探索污染土壤治理技術,並開展治理技術可行性及科學性評價,選擇推廣適合我區的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技術模式。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為切實加強對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的組織領導,區政府成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詳見附件),負責土壤污染防治的組織、協調和指導,及時與省市有關部門溝通聯系,共同推進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根據自身職能,各司其職,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聯動,整體推進的工作格局。各鄉鎮(街道)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建立相應工作機構,具體負責本轄區內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明確部門職責。農業部門要牽頭做好以農業 兩區 為重點的農田土壤污染情況調查分析,組織實施土壤污染監測預警和化肥農藥減量化使用、畜牧業污染治理等農業污染源控制,開展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治理試點。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協同配合,共同做好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治理的有關工作。發展改革部門負責制訂和實施有利於土壤環境保護、治理與修復產業發展的宏觀經濟政策和項目管理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土壤環境保護工程重點項目進行審批立項;經信部門負責推進涉重金屬和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排放企業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科技部門優先支持農田土壤環境保護基礎研究、農田土壤污染修復治理關鍵技術研發與示范項目的立項;財政部門負責統籌安排相關資金支持土壤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負責永久基本農田示范區及農業 兩區 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監測和評價,污染區塊土地利用功能調整管理,農業 兩區 周邊重點礦山綜合治理等工作;環保部門負責制訂全區土壤環境保護相關政策和管理辦法,承擔工業污染源頭防治統一監管,負責查處工業企業污染農業 兩區 土壤的環境違法行為,做好農業 兩區 周邊建設項目的環境準入監管;住建部門負責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配套的污泥處置設施的建設、運行和管理;水利部門負責加強農業用水管理和農田水利設施的維修、養護、監管;質監部門優先支持土壤環境質量評價相關地方標準的立項。

(三)加強政策支持。區財政要統籌安排專項資金,逐步加大農業 兩區 土壤污染防治資金的投入力度,保障土壤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調查評估、檢測分析、治理示范等工作的資金需求。建立健全政府、企業、社會多元化投入機制,對接中央、省、市土壤污染治理資金扶持政策,建立土壤污染治理項目庫;堅持 誰污染、誰治理 原則,督促企業落實土壤污染治理資金;按照 誰投資、誰受益 原則,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土壤環境保護和土壤污染綜合治理。

客製化刻字筆(四)強化技術支撐。要加強與省市有關部門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與合作,廣泛開展與的合作,組織開展農田土壤污染綜合治理技術攻關。重點抓好重金屬等污染物與農作物污染相關性研究及污染物鈍化、生物治理、去除等關鍵技術的研究推廣。積極引進先進適用的農田土壤污染治理技術。加強農田土壤污染防治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和培養一批土壤環境管理、監測評估和治理等專業人才。

(五)加強宣傳引導。結合開展 世界環境日 土地日 等活動,大力宣傳農田土壤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政策和科學知識,提高公眾環保意識,進一步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田土壤污染防治和環境保護的良好氛圍。

標簽:

1B553B91BC4CC77B
arrow
arrow

    iye846m8y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